BOU

【殊琰】长焰烬歌 十九章

痞柒_Wincestlover:

就是爱玩心跳,就是爱玩毫无征兆的更新(高晓松式邪魅狂狷笑)


本章推歌:人生云下(歌者:EDIQ)


E大普通话不好我知道,但这曲子真心美


============分割线====================


第十九章




通胜元年,梁帝颁布《北伐诏》。




十月秋,淮水枯,正是梁军北上的良机。南朝帝王们心心念念的美梦——中原,已不再是文人诗赋中空洞无味的长吁短叹,而是精心谋划的军阵图,是浩荡大军的行军方向。十万赤焰军,大梁主力精锐,被尽数投入北伐,随统帅于十月进驻洛口,随后兵分两路,短短两月中先后拿下南北交界十余座关口。梁城、宿预、汝阴、羊石、霍丘、固城等曾在南朝动乱期间被大渝偷夺的城郭,被重新划归为南土。




大渝尚处于梦醒时分,多数郡县甚至不曾派遣军队驻守,本是吃定南方多年来软弱成性的本质,认为大梁不敢贸然开战。谁料梁兵突至,县内本地守军哪里见过如此气势如虹的军队,许多郡守不等梁军临近就纷纷献城投降,渝南一带已毫无阵线可言。直到急报传入大渝皇宫,道梁军现已逼近重镇寿阳,正集合兵力试图攻城,宇文煦一时仍未能相信,历来习惯安逸图稳的南国人,竟然眨眼间将刀伸到了自己脖下。




“现下军情,众卿都已知晓了?”




年轻的大渝皇帝搁下手中文书,向朝臣抛下一个问句。这个不到十五岁就登基,如今才二十上下的小皇帝,相貌不似传统鲜卑族,不仅与高大粗犷毫不沾边,反倒透着几分文人的秀气,加之面色青白,一双丹凤眼儿也时刻恹恹地睁着,让人实在难想象这就是那以好战闻名的大渝国君主。




“且不说自大渝开国以来,就是往上再数五朝,从南北划淮而治伊始,南人北上过几次?”




“……管他北上过几次!反正没一次成的!请陛下不必再多虑,让我领五万大军即刻便去寿阳!定要打的这群不知好歹的梁人屁滚尿流!”




说话人乃是六柱国之一的元鹫,其父正是曾在司州大败正阳军的大渝名将元放。元鹫虽不如他父亲那般会使兵,战场上倒也是勇猛无畏,北塞边镇暴乱之时为宇文煦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




宇文煦斜瞥了他一眼,冷哼:“你也算是知道,没一次成的。那什么叫成?是不是直要打进这长安,把朕的脑袋挂在了宫门口,才算是成?”




皇帝声音不重,元鹫却默默闭上了嘴,这才后知后觉到原来不动声色的皇帝早已是怒火中烧。




“朕叫你们平时多读些汉人的书,去看看,了解了解,淮水那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们都比朕傲气,瞧也不瞧一眼。朕告诉你们,这一百年来,汉人北上的军队从未打到过寿阳,一次也未曾有过。如今这‘好事’落到朕头上了,朕颜面有光啊。”




宇文煦站起来,瘦高的身骨在一众壮硕的鲜卑军将中并不显眼,阴冷的气质却令旁人纷纷埋首噤声。




“再看益州,高顾去前朕给了他十五万兵力,他与朕承诺三月之内必定拿下益州占稳梁西。如今半年过去,益州战事胶着,早先拿下的梁州再经易手,最后竟没得一点好处。而你们先前如何说的:‘梁人不会打仗,只懂吟诗作赋’,这话现在听着刺不刺耳?……呵,朕觉得刺耳。”




“而你,只跟朕要五万兵去救寿阳,朕是该欣慰么?”宇文煦踱步至元鹫面前停住,转身问他:“你可知,那逼向寿阳的是什么人?”




元鹫个头大,此时只敢将头低低埋下,威猛的身躯在皇帝面前竟缩小不少,有些战战兢兢。




“你应是知道的,毕竟赤焰军的名头不小啊。朕虽无意长他人士气,但是哈赤儿……”宇文煦改呼他的鲜卑名,亲切之外透着警告之意:“朕若要打这场仗,必不会犯轻敌这种错误。”




“是……臣明白了。”




收敛了臣子自负狂妄的心,这名年轻的帝王才开始着手调兵遣将,以同等数量的人马发兵至寿阳,力保淮南仅剩的大城不失。同时准备调回缠斗在梁西的渝军,稳固在长安周围,防范于未然。宇文煦心知眼下局势并不明朗,渝军尚有二十万主力大军在北塞平叛,正是肃清边镇六部统一北方最关键的时机,万不可撤军;南梁本次北伐,也绝非临时起意,显然经过精心布局,最令他没想到的是,先一步南下的高顾大军会在梁西如此受挫,不但没有牵制住梁军北伐的进程,反倒使自己损兵折将,十五万大军只落得一半人归还。




萧梁如今倒是人才辈出啊,有意思。




在长安城楼上目送元鹫大军出城的宇文煦眯起眼睛,眺望极远的南方,那里是人们口中的丰饶之地,没有关中的风沙和干旱,更没有北塞的草原和雄鹰,只有小溪和杨花的温润南土,如何驯得出凶猛的野兽,竟意图与他争这天下?




“……那就来试试吧。”新任的北国之主迎下了这份战书。




通胜二年春,梁军北伐遭遇的首场攻坚战,在远离金陵千里之外的寿阳城打响。




梁北伐四年,数场大战被铭记史册,日后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寿阳之役仅为序幕。后人只看成败,总以“天命使然,注定如此”的口吻论起,可时下身处这洪流中的人,谁又知晓命途几何?输赢难断,在那张薄薄的文书穿越烽火传回之前,一切仍是未定之数罢了。




战事总归遥远,似乎干系不到秦淮河岸的春景,干系不到繁华依旧的南都。乌衣巷的世家子弟照例出游赏春,东郊清溪两岸的皇贵府邸仍是人来人往。从会稽迁来的王氏千金到金陵已一年有余,比之初来乍到总是晕头转向的样子,如今早已对城中大街小巷颇为熟悉。既已熟悉路径,王家千金便不再爱用轿辇,即使数次被姨母教训说,什么堂堂琅琊王氏之女、屡屡被人瞧见只身漫步街头、传出去有损世家颜面……之类的话,也只当耳边风。




反正春光尚好,何不于暖煦轻风里步行?正巧听说沿清溪中桥下去,建春门附近的杨柳最为翠绿。




翻过中桥,数到第四十七棵杨柳,隐约望见那座府邸的檐角,东郊的热闹声就远去了。王悠玥喜欢这里的清静,拎起裙角快步向前去,临近了却放慢步伐,走得款款缓缓。




非刻意打探,路过时也只用余光匆匆一掠,回回都是这样,而那府门也总是紧闭着——除了今日,今日跟往常不一样。王悠玥停下脚步,眼看那门口府兵们上上下下来回拾掇,撞起胆子上前逮着一个,小声问询:“你们……你们殿下是回府了么?”




府兵兴致高昂,也是觉得这姑娘面熟,像常常打这门口经过的,便大方告诉她:




“是呀!咱们王爷打了胜仗,不日便要从益州返京啦!到时候大军回城,可热闹呢!姑娘若想瞧咱们王爷,还得早些去城门占个好位置!哈哈哈……”




王悠玥也跟着乐,笑红了脸,往下走的脚步都带着万分雀跃,到了不远外的另一座府邸门口,才稍稍收拢了心思,恢复到以往乖巧温顺的模样。




“王姑娘可算来了,长公主都不知问了多少遍,正在后院等着您呢。”林府夫人即当今长公主甚是喜爱她,常常邀她到府中做客陪伴,尤其在林将军率军出征后,更是唤得勤了。




府中侍从将她领到后花园,远远便听得长公主又在问:“悠玥到了么?”




王悠玥不敢怠慢,赶紧回道:“玥儿给长公主请安!今日晚到了,还请长公主见谅……”




晋阳大松口气,走来把她扶起,道:“幸得你来了,快些陪我说说话。我这心里头硬是没法静下来,整日都不得安宁……”




“长公主仍在担心大将军和林公子吧,玥儿听叔父说,北境战况情势大好,捷报频传,将军北伐以来未曾败过一仗,您大可放心呢。




晋阳摇摇头,眉目间有浓重的担忧:“昨日进宫面圣,陛下神色并不明朗,我欲问详情他却不细说,只道是正等战报传来中。我猜此战必定不易,否则怎会让陛下如此忧心忡忡……”




王悠玥眼珠一转,小心开口试探道:“玥儿来时途经靖王府,听府兵说靖王殿下明日便要回京,殿下毕竟是军中之人,消息也该灵通些,长公主待他回来询问便好……”




“不必!”回绝来的太快,其声音严厉也令王悠玥心生诧异,再抬头看,只见长公主面色僵硬,好似她说了什么忌讳之语。




“我是想……靖王驻守梁西,又怎会知晓北境的情形呢,还是……不便去叨扰他罢。”晋阳随即出言解释道,王悠玥虽附和称是,心里却再次明了:长公主确是不愿听旁人提及靖王。




回想上个早春时节在这府中与靖王重逢,林家上下对那七皇子何等亲切熟络。可就这么短短一年时间,她已是林府常客,却再难在府中听到“靖王”二字。




她不清楚发生了何事,只知去年谷雨刚至,阴雨连绵不绝,整片江淮大地笼罩在暮春烟雨之中,叫人好生困乏倦怠,如此天气,长公主却突然登门来访,说要见她。她受宠若惊,急忙赶去拜见,印象中端庄容秀的晋阳长公主,来时面容里的憔悴掩都掩不住,虽说强打精神同她说着笑,眼里的悲戚却时隐时现。话题是怎样扯到那事上的,悠玥也不记得了,只晓得自己失了态,过后被姨母好好训斥了一顿。




那时,长公主撑起笑脸,轻声问她:“悠玥姑娘……可是对靖王有意呀?”




她能如何作答?手一抖,茶水倾了半身粉裙,水不热,她的脸却烫得厉害。姨母在旁侧,立刻拉她起来,叫她赶紧进去换身衣裳,等再回来时,长公主已离开。




事后姨母把她叫进房里,说了好一段话:




“这长公主也真有意思,自家儿子还未婚娶,她倒着急替旁人操心了去。来帮靖王说亲?莫不是欺负你刚从外地来不成。玥儿,姨母先前不曾跟你说这些,本以为与你干系不大,今日既然提起,有些事也需让你知晓。你记住,那靖王爷可是挨不得的人物,王谢两族,谁家也不敢攀这根‘高枝’。你叔父在朝中为官数载,全靠小心翼翼谨言慎行才到了如今地位,千万别给他招惹这些祸事。”




姨母言语间难免有些不忿,她知道起初她被引见给长公主的时候,姨母是期望能与林家姻亲的。谁不想呢,她见过其他世家小姐论起那位“林公子”的模样,一脸心心向往,令她实在不忍揭穿。这个林殊,是否真是才貌双绝她不敢说,人又凶又小气却不假。也不知姨母后来同长公主说过什么,总之,那日的对话再也无人提及。




去年她初到金陵,才知皇城春光虽好,却短暂,多数都还是拿给阴雨糟蹋了。今年雨水倒不多,四月里日日晴朗,她陪长公主后院里散心,无意间望见一株高大的青梅树,枝桠上累满了果子,碧绿青翠甚是好看,不禁笑道:“今年的青梅长得真好,看着都馋人呢。”




晋阳脚步顿了,颤巍巍把头别开。




外人不知,只说今年的青梅结得好,其实林府后院的青梅年年都结得好。从前少年们总不等梅子熟透就要去摘,一个骑在另一个肩头上,下面那个爱使坏,常晃得上面人摇摇欲坠,惊呼声直传入前堂:




“小殊!别晃!你,你放我下来!”




“哎呀!要摔了!”




“姑姑!姑姑快来救我!”




后院儿那么热闹,嬉笑声不绝于耳。她捧起盛满青梅的篮子,却被两个绕着她裙角追逐的孩童搅得头昏眼花。




那时不正以为,日子就该这样过的么?用新春的青梅酿酒,做蜜饯,做酸梅,一面做一面还需提防偷嘴的馋猫,本该年年如此。




可万事偏偏落了个不该。




眼角已爬上细纹的雍容妇人在明灿春日下回望这庭院:绿的绿着,红的红着,她曾多喜欢这院子啊……如今这里怎么空得这样厉害,什么声儿都没有,什么人都没有,有的,也让她亲手赶走了。




西征军返京日,誉王奉了梁帝的旨意,去迎接靖王回城。




接过旨,五皇子心中积郁,不免想:到底是只会打仗的莽夫,带着区区五万人敢远赴梁西抵御十五万渝军,还让他取了大胜。萧景桓明面上对自己的父皇恭贺着,心里却怎么都不痛快,本来巴不得他那七弟把命丢在蜀山某个旮旯里才好,哪里愿意见他完好无损带着一身军功回来。当然,跟他一样不痛快的还有太子,想起萧景宣听见梁帝说要给靖王晋封亲王时的脸,他便知道自己的表情也相差无几:扭曲,僵硬,还得撑着笑。




朱雀门至宣阳门五里御道两旁挤满前来围看大军的民众,萧景桓坐在道旁的茶楼高阁上,相比热切的百姓,神情不知冷漠多少,直到侍从来报,说西征军已入了城,才慢悠悠从高阁上下来,换上副和蔼的脸迎接去。






出这道门,进这道门,也就十来个个步子,城里城外,却是数个年头,再久些的日子也不是没有过,怎么就都不如这一年漫长?长到好似金陵都变了个模样,总觉得分外陌生。穿过城门的萧景琰也不知自己在寻什么,应是没什么可寻的,目光漫无目的地拂过周遭百姓们的脸庞,受那些熙熙攘攘的笑容感染,眼神渐渐柔软了不少。主道中间早候着一批人马,身着紫红亲王锦袍的人正在前方笑脸相迎,他即使再无记性也不至于认不得他的五皇兄,但那一刹那仍是晃了神,差点儿就脱口而出一个错误的名字。




“景琰呐,你总算回来了!”




来人热络地走上前唤他,出于礼数他也得下马去接,翻身时列战英一脸紧张地过来扶,却被硬生生瞪了回去。




“父皇特地叫我来替你接风洗尘,这一年不易,辛苦你了!”萧景桓亲切地搭上皇弟的肩膀,道:“哎,不错,巴山蜀水果然好地方,七弟这仗打下来,身子骨倒养得结实不少哇!”




“多谢五皇兄。”




简单道了句谢,多的话他也说不出,整个人又回到以往的清冷,叫萧景桓假意热情的手不尴不尬地挂在空中,都不知怎么接下去才好,只得呵呵笑着拍拍他的背。列战英看在眼里,眉头都快拧出水来,直想冲上去把手给他扒开,他那主子倒好,一脸若无其事,还走得慷锵有力,没事儿人似的。




“这场胜仗来的最是时候,刚好与宫中另一桩喜事撞上,双喜临门,可把父皇高兴的……”




“什么喜事?”他只是随口一问,萧景桓跟着笑眯起眼,掩盖着胸中的嫉恨,道:“你还不得知呢,你呀,以后不再是老幺了。咱们又多了个弟弟,皇室人丁兴旺,岂不是天大的喜事?这老八伴着渝军败兵北撤的消息诞下的,太史令谓之命格奇特,乃大吉之兆,为大梁福祉也。父皇自然对他疼爱无比,怕是要认为你立的功劳中也有他的一半……诶,为兄只是玩笑话,七弟莫要计较啊!”




萧景琰听着,嘴唇动了动,未说什么,只是点点头。不知是不是过去一年全然埋头于厮杀之中,以至于人都变得麻木,分不清什么是喜什么是悲,如今听到这消息,心里隐约有些异动,却还是让麻木给盖了过去。




“……景琰行军月余,想来必定劳累,父皇已准你先行回府沐浴更衣、稍作休息,明日再入宫请安。”


 


萧景琰谢了恩,誉王的任务也算完成,反正跟这位兄弟没什么寒暄话可说,把他草草接到建春门附近便做了事。




萧景琰没有回府,转头又去了中军大营。西征军中大部分士兵都需回到各自本属营,去时的五万大军归京人数只三万,萧景琰安排了参军们抚恤阵亡士兵亲属的诸多事宜,再一一与这一年来出生入死的部将们道别。他们非王府亲兵,出征归来后也不再是他的部下,只是军中情谊要说断开实在不易,个个都红了眼眶,立誓说若再有征战,还愿追随于他。等从军营回到府中,已经入了夜,连日行军,到了家门口萧景琰才顿确觉疲乏,下马后不得不撑着副将的肩膀站稳歇息,以减缓背伤疼痛。这时听见身后有个细细的女声唤他,正想着这靖王府哪来的姑娘?夜里听着怪吓人,回头瞧,才见到原是有过两面之缘的“熟人”。




“……王姑娘?”




王悠玥原来的胆子不知怎么的这会儿就怯了,不敢走得太近,还是忍不住打趣:“殿下还记得玥儿呢?”




萧景琰想到曾在林府演的那一出,不由得摸摸鼻子笑道:“本王记性……时好时坏,王姑娘见谅。说起来,天色不早,姑娘怎还不归府?”




“今日从长公主那里出来的晚,刚好听闻殿下归京便顺道探望,殿下外出这一年,可还安好?”




她不曾见过这人军装的模样,如今得见,才知是这般风采。想来有哪个锦衣玉食的皇家子弟能把冷硬的玄甲着得如此合适的?除了他,不缀雕饰,不添浮华,连气质都带着锋刃,与这金陵的奢靡和温婉不符,格外剜刺他人的目光。




“一切安好,多谢王姑娘关心。”萧景琰颔首,却没再抬起头来,沉声问她:“长公主……还安好吗?”




“身子骨还康健,只是近日未收到大将军的消息,外面又传寿阳战况激烈,不免会替大将军和林公子担心,精神头是不太好……”她如此说,本想是让靖王得空去看望长公主的,那样也好多见面的机会,不想对方默然一阵,只说劳烦她费心多去陪陪,便没了下文。




“夜里姑娘一人不安全,我差人护送姑娘回去吧。”




天这么晚,她一个姑娘家也不好总在人门前呆着,侯了大半日,好歹见着一面,王悠玥也不觉白等,行过礼就告辞。列战英早就等得着急,总算捱到回府,等女子走后赶紧搀着他往屋里去,吩咐人准备热水和膏药。萧景琰此刻才彻底松懈,软软坐下,任下属替他解开盔甲,哑着嗓子说:“不急,没事,慢些来……”




列战英怕是弄疼了他,动作轻缓了不少。卸去盔甲,褪了外衫,里衣一点点剥下,男人背上裹着的纱布才慢慢露出来,列战英试着用手去揭,却见纱布已经和皮肤上的膏药紧紧黏在一起,心揪成一团,忍不住数落道:




“早说该换药了,殿下不听!您看这,又成了这样!”




萧景琰半闭着眼,神色疲倦,嘴里还是咕哝那句话,说不急,慢慢来。




那刀伤直接从右肩斜斜劈到左腰位置,将整张背都给划开,列战英小心翼翼撕开纱布,单是这一动作就耗了半个多时辰,再来还得用热水先把已干掉的膏药洗去,才能敷上新药。黑泥样的膏药被一寸一寸擦净,狰狞的伤口这才显出真实面貌来,如巨大的百足虫趴在男人原本结实光滑的背脊上,令观者触目惊心。针线缝合的痕迹潦草,埋在肉里的桑皮线已经发黑,整整六十八针,每一针他都亲眼看着如何刺进去。列战英这时觉得后悔不已,恨没能叫军医处理得再细致些,可想想当时那状况,深可见骨的刀口摆在眼前,血水一股股没止没休地往外涌,他都给吓傻了,帐篷里没人说得出话来,只有军医还算镇定,果断利落地将伤口暂且缝上止血。他还记得那双被血染得红彤彤的手捏着针线在殿下背上来回穿梭的样子,像是在缝一块儿破烂的布料,而不是皇子金贵的肌肤,结果就留下这样粗糙丑陋的疤痕,作为又一次浴血奋战的证明。




“殿下可再马虎不得了,既已回京休整,需按时换药时就得换,不然这伤得折腾到什么时候……”




他把新换的纱布覆上去绑好,唠叨了两句,没听见回应,绕到前面一看,对方头一点一点地,竟就这么坐着睡了过去,嘴角还微微上扬,鼻息间逸出些轻笑,看来是梦见了好事。副将为难着,再不忍心叫醒,也得劝他好生卧下休息,便伸手摇了摇。




萧景琰睡得浅,被下属一碰就醒过神来,蓦地抬头往门口看去,只见房门依然紧闭着,没人像梦里那样一脚把门给踹开,还嚣张跋扈地叫嚷说,萧景琰你又躲我?!




这才想起他早不在祁王府……也不需再躲着谁偷偷养伤了。






翌日上朝,朝中焦点自然是立大功而返的靖王,梁帝果然按之前所说,加封其为亲王,赐五珠冠,地位立时抬同于誉王。萧景琰别无其他反应,叩谢了圣恩,此外就等着退朝再去芷萝宫探望母亲。




行至芷萝宫前,皇子的步伐稍缓了些,去年临行前挨的一巴掌似乎还在脸上隐隐作痛,提醒着他母亲眼中曾出现的震怒与失望,那些从未有过的严厉呵斥,至今仍如刀尖锥刺在心。他默默承受了,也愿挨罚,只是长这么大来唯一一次,即使挨罚也不肯认错——因他坚信,错的东西很多,但绝不会是他们的感情。现在再回来,忐忑在所难免,尚不知如何面对母亲,妇人慈爱的声音先传了出来:




“是景琰到了么?站在外面作甚,还不进来。”




宫女将他接迎进去,静嫔在门前候他,屋里早摆好满桌点心小食,与从前无异。萧景琰心头一热,按理先跪下磕头请安,腰还没弯却被母亲扶起,听她责备道:




“就知你什么也不会说,好在我先与小列将军问了,你背上既然有伤,这就免了罢。”




“皮外伤而已,让母亲担忧了。”




静嫔打量着儿子,伸手抚过他更加瘦削的面庞,语中不乏心疼:“我儿受苦了。”




得知他曾身受重伤,险些丧命于敌军弯刀之下,那等惊心动魄的画面她不敢想象,方知身为人母,只愿爱子能平安康健,其余的事……便都不再重要。




“快来,都做了你最喜欢的东西,今儿可得喂饱你这贪吃的。”静嫔拉着他往里走,进屋见到还坐着的客人,这才拍拍脑袋,笑起来:“唉哟,瞧我这记性,见他回来就什么也忘了,妹妹,你可别见怪。”




屋中的年轻女子谨慎地站起身,怀里抱着一个鹅黄色的祥云锦缎襁褓,年龄不过二十上下,容姿秀丽,一身嫔妃的打扮让萧景琰很快明白过来,这应是一位新娘娘。




“景琰,你还未见过,这位是蓉嫔娘娘。”静嫔介绍完,萧景琰便对着比自己还小上几岁的蓉嫔行礼道:“儿臣见过蓉嫔娘娘。”




“靖、靖王殿下不必多礼……”




那蓉嫔毕竟年轻,自觉受不起他的礼,忙欠身回应,静嫔一瞧赶紧帮她扶好怀中婴儿:“妹妹小心些,莫把璘儿吓着了。”




“早知靖王爷今日来探望姐姐,本不该打扰的,妹妹这就先告辞,好让姐姐与靖王叙话……”




“别着急,说起来我儿刚回京,还不知道他有了个弟弟,今日正巧,也让他们兄弟会会面。”静嫔转身招呼他,“景琰,来看看,这是八皇子景璘,刚满三月,最是可爱的时候呢。”




他的弟弟……




萧景琰望向蓉嫔怀里的襁褓,原先誉王告知他这消息的时候心中涌现的异样愈发清晰,又是紧张,又是道不明的悸动。




蓉嫔在后宫地位本不高,全依赖诞下皇子抬了嫔位,梁帝因听太史令说这孩子命格极贵而分外宠爱他,母子二人就免不了遭宫人们妒忌,她本是对外人慎之又慎,唯独信赖静嫔,再看这靖王爷也器宇轩昂,一身正气,便放下心来,逗逗幼子的眉眼,细声道:




“璘儿,你皇兄来看你啦。”




婴孩把拇指吮在嘴里,睡得正香甜,蓉嫔这一说,他竟好似听见了般,嘤嘤呜呜地转醒过来。




“这孩子还真灵醒呢!”静嫔掩嘴轻笑,“景琰,瞧见没,你小时候也是这样,一模一样的……”




萧景琰愣愣地傻站着,眼睛也不眨地盯住那婴孩,像是从未见过如此珍贵的东西。蓉嫔见状,把襁褓小心递了过去,问他:“靖王殿下……可是想抱抱他呀?”




那玩偶样的小娃娃睁着黑不溜秋的眼珠瞧他,拇指吮得啪嗒作响,嘴角滴流着涎液,话也不会说,就会呜呜。也不知母亲说的可爱在哪处,眼前明明就是个小老头……想是这样想,他却微微颤抖着伸手把婴孩接过来,若获至宝,大气不敢出地护在怀里。只是那姿势着实笨拙别扭,由于不得要领,既想抱得稳当,又怕太过使力伤了这宝贝,弄得手忙脚乱,宫女们都在偷偷发笑,静嫔才上前提点着儿子:“手臂应这样弯,掌心托住这里……小心!唉哟,你怎么这样笨……”




到最后,婴儿安安全全地躺在了他怀中,他已是急出一头汗,脸上还挂着憨笑。




这是我弟弟,萧景琰对自己说。




“璘儿……”他唤了声幼弟的小名,伸出食指轻碰那粉雕玉琢的脸蛋,逗得婴儿咯咯直笑,小小的手掌乱挥,抓住他的指头紧紧不放。那手掌又软又暖,是摸惯了兵器的手指所不熟悉的触感,柔嫩,脆弱,未经染一丝风霜,不曾受丁点伤害,全新而充满期望,轻而易举就引发旁人无限怜爱。




他忽然明白了身为兄长的意义。他想陪着他长大;想看他长出第一颗乳牙;想听他喊出第一声“皇兄”;想在他蹒跚学步时于一旁伸手呵护;想教他念诗,带他骑马;把他驾在自己肩上带他捉那只永远也捉不着的蝴蝶;他还想,还想等他长得更大些,在他顽皮不懂事时认真教训;在他完成课业后好好嘉奖;或许再大一点,他们可以谈天说地,他会给他讲战场上的经历,告诉他这些年来行军途中所遇的奇事……还想……




想不惜一切守护他。




“姐姐看,璘儿真是亲近靖王殿下呢!往日外人抱他可哭得厉害了,今儿让殿下抱着,这孩子倒只知道笑。”蓉嫔面露欣喜地对静嫔说,静嫔却看着儿子,神色难掩哀恸。恰好有太监来传话,说梁帝想见八皇子,让蓉嫔带上他即刻前往养居殿去,静嫔轻叹一声,拍拍儿子的手臂:“景琰,让蓉嫔把璘儿抱回去吧,下回……下回再来看他。”




萧景琰点点头,仍舍不得放开,到蓉嫔主动伸过手来才小心翼翼把婴儿交还过去,低头解下腰间的玉佩,动作轻柔地放入幼弟的襁褓中。




“殿下……这是?”蓉嫔诧异,萧景琰垂目,低声道:“今日来的匆忙,未给璘儿备礼,身上只有这块玉佩。这玉佩伴了我二十年,护我成长至今,愿今后也能保佑璘儿一生福乐安康,万事吉祥。”




“使不得,使不得!殿下常常四处征战,如此贵重的护身之物,璘儿哪里能收下!”




“娘娘,”萧景琰按住她要归还的手,语气温和坚定:“玉佩并不贵重,只是在我一番心意,若不嫌弃,请千万莫再推辞。”




蓉嫔被他的诚挚打动,欠身感谢不已,直至出了芷萝宫,往养居殿的路上,看着幼子好奇把玩玉佩的模样,禁不住亲亲他的额头,告诉他,璘儿,你有个好皇兄。






“上朝时辰早,这会儿该是饿了吧?来,先吃点酥饼垫垫。”客人走后静嫔拉上儿子坐下,招呼婢女给他添上热茶,萧景琰捧起茶杯暖了暖手,拿起酥饼咬了一口,玫瑰糖馅儿化在嘴里,满口香甜。




“好吃么?”




“好吃。”他又咬了一口,用力咽下去。




“傻孩子。”




静嫔起身,拿走儿子手里的点心,用袖口轻拭他早被泪水淋湿的面颊。再重的伤病也没能逼下一滴眼泪的男儿,此刻在她怀里泣不成声。




“……母亲……我想王兄了……”






============专属白月光的分割线===========




柒妹叨逼逼:


1、现在知道为啥这张要推这首歌了吗


2、少帅在远方,好着呢,勿念。(说着抹了一脸血)


3、大渝皇帝是个绝对正经的大渝皇帝。


4、小列将军也是绝对正经的小列将军。


5、这文已经正经到好久不谈恋爱了……(・-・*)所以我的初衷到底是为了什么……


6、原剧中没有提过八皇子,只说过最年幼的是九皇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百度出来了这个名字(蜜汁疑惑)是不是原著中有讲到?




今天话唠的东西可能多点儿。


首先,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本章更完后,长焰字数终于破十万。


前不久在微博上刚好看到一位欧美圈的太太发了一条po,语重心长的说:无论你认为自己底子有多好,十万字以上的同人作品千万不要轻易尝试。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作品耗时耗力,而同人的三分钟效应尤为显著,热度一过,最后只有你自己守着无法完工的烂尾楼哀叹,这是对自己最残忍的折磨。


我认为说得非常有道理……然而我回头发现长焰已经超了十万,最可怕的是我甚至没有那位太太所说的那种底子。


长篇不易,长篇艰苦,长篇难写,长篇还没人看……但是……但是呀……如果你写过其他的东西,把他们放在一起,你就会发现,长篇才是亲儿子。


他不好看,不够美,缺点特别多,幼稚最严重,浑身bug,还经常卡得你想撞墙。


但你最放不下的是他,心血花的最多的也是他,因为你知道,他成长的痕迹就是你成长的痕迹,所以你怎么忍心放弃他。


尤其是,往下面一望,赫然发现,哗——坑下居然还有人!所以你们每次催文我都是感动得想哭的……这丑儿子,大家还等着他长大呢……


至此,向所有长篇同人写手致以最真诚的问候(好吧,恬不知耻的也包括自己(o゚v゚)ノ


最后……这文过了十万字,终于才走到大纲一半多一点点(呃,是的,我是想写一个殊琰一生的故事)……后面进度和节奏要稍微快一些了,但愿我不要再那么慢热和话唠……


那么,余生还长,请多指教。(鞠躬)









评论

热度(799)

  1. 共1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